找到相关内容1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身是维摩不着花──黄玉阶之宗教活动

    宣讲内容,融入日本  政府的维新政策。我们可从普愿社的<劝捐小引>略窥一二:  盖自壬午之岁,时疫流行,人心悔祸,因以举行,然专以孝悌忠  信礼义廉耻及因果报应以诱归善为宗旨,未尝稍涉妖言祸众,故得以 ...

    李世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23370921.html
  • 演慈法师:弥勒信仰概述(2)

    ,读了而有所悟,乃感叹的说:“人生富贵喻等幻泡,唯有真乘可登运载。”遂出家。   出家后,师乃精进不懈,后来其师往生了,他又遵照佛门的丧礼为师父办丧事,一点也没有废怠。因此其孝悌之名,为北方人所赞叹。...

    演慈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271698.html
  • 甘肃宋金墓“二十四孝”图与敦煌遗书《孝子传》

    壁画中有较多的表现。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表现孝道思想的睒子为当时的人们所利用,并借之以提倡传统孝道文化。甚至在隋唐之际,佛教徒借重儒学孝悌观,创作《父母恩重经》伪经,借以宣传孝道思想。...表现情节一致,从而我们可以知道这些人的故事在当时社会尤其是敦煌地区十分流行,以至于敦煌的佛教徒们亦用此来宣扬儒家的孝悌观,充分表现了当时儒释互相交流和融合的现象。从《咏孝经诗》的《开宗明义章第一》中的...

    魏文斌、唐晓军、师彦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1074870.html
  •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

    上的极大浪费;僧人不娶妻生子,减少了国家的劳动力;而且他们不劳而获,不耕而食,对国家有害无益。二是入家而破家。僧人出家,舍弃父子兄弟,就是不讲孝悌;穿袈裟,脱衣去冠,抛弃社会责任,不敬天法祖,这是最大...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2078568.html
  • 佛学与儒学

    孝悌人伦的社会现实中去进行体悟,强调的是心迹的统一。可以说,从韩愈以“迹”判儒佛之异而反佛,到柳宗元、刘禹锡、契嵩以“心”证儒佛之同而赞佛,再到二程以心迹一理辩儒(新儒)佛之异而批佛,正好走过了一个...一般事”即只讲一般抽象的本体,而“一统底事”则是将体贯穿于用即孝悌一方的人伦日用之中,故能由尽孝悌而走向尽性至命。洒扫应对与尽性至命的关系同样也是如此。而在佛教,一方面主张本末精粗“一味”“互融”,但在...

    向世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1983171.html
  • 五家学案

    。宋六经之学自贾文元倡之,而刘原父兄弟经为最高。王氏之说立,而学者无所发明。石林始后究其渊源用心精而不为异论。难《孟子》以暇日修孝悌,《论语》未得患得,古本作患不得。《孟子》居秽气之说有流弊。庄子为...

    巨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3884369.html
  • 道德系统中的德性

    (悌),谨而信,泛爱众”、“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其内在的涵义即在于通过顺导、展开具有本源意义的亲子之间的情感,以形成孝悌、爱人等道德情感,并进而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个体内在的...

    杨国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3791874.html